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
(HIT-WHIP: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– Weihai Innovation Park)
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是2016年12月由威海市人民政府、威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创办,哈工大(威海)创新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是园区运营公司,注册资本16667万元。
创新创业园依托哈工大强大的人才和技术优势,围绕地方产业布局,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,促进科技成果转化、高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。获得山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、山东省大学科技园、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、山东省专家服务基地、山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20余个称号。
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创于1920年,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,学校拥有哈尔滨、威海、深圳三个校区,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、世界知名的工科强校。哈工大坚持立足航天、服务国防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定位,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,理、工、管、文、经、法相结合,居于国内一流水平,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多学科、开放式、研究型大学。学校有国家级30多个、省部级130多个科研平台,两院院士39位(含双聘),其中有12位院士在威海建有科研团队。
园区定位:依托工大,依靠政府,携手校友,联合企业,搭建平台,成果转化,开放协作,创新创业。
园区使命:立足工大、创新驱动、校企合作、面向市场、服务地方、走向国际、追求卓越、实现共赢。
园区目标:建成哈工大驱动的国家级创新平台——“威海硅谷(HIT-WHIP Silicon Beach)”。
园区规模:一期占地面积20亩,总建筑面积39540.13平方米,第一阶段施工1#楼、2#楼建筑面积23024.5平方米,另在研究院大楼有2600平方米众创空间,两处场地共2.6万平方米。
园区设有2000平方米科技成果展厅,集中展示哈工大的科研成就和新信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装备制造、海洋工程、生物医药化工六大领域的最新成果260多项。
园区四大功能:技术创新基地(创新平台)、创业孵化基地(创业平台)、科技基金创投基地(基金平台)、创新创业服务基地(服务平台)。
园区创新平台建设情况
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,引进6位院士、2位国家杰青等团队加盟,汇聚高端科技人才200余人,成立了1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:现代服务技术研究院、哈工大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研究院 、中欧膜技术研究院、新型汽车研究院、中节能-哈工大环保装备技术创新研究院、海洋与船舶工程研究院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、威海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、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、天合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院。园区企业获批省部级研发机构15家,市级研发机构20家。
园区创业平台建设情况
搭建创业平台,提供孵化场地,通过研发熟化+创业孵化体系,形成了一个工科学科门类齐全的人才和技术成果聚集区,并创新特色招商引资模式,有效吸引产业资本来威海投资,在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、机器人及医疗器械、新信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现代服务业、网络信息安全、环境工程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培育高科技公司58家,注册资本5亿元,其中知识产权入股超亿元。培育了规模以上企业3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,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,山东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7家、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9家、山东省网络安全重点企业1家。园区企业170余个高技术产品投入市场,其中多项技术破解了产业难题,达到国际、国内领先水平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产品服务世界500强企业19家及行业企业百余家。
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情况
完成了2.6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建设,建设2000平米科技展厅,集中展示哈工大高科技成果200余项,累计接待来访3万余人次。建立了“两清单一平台”服务体系,梳理哈工大一校三区科研成果500余项、企业动态技术需求2000余项,聘请优秀校友企业家、投资人等创业导师46人,签约21家专业服务机构,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四大系列主题活动200余场,服务企业超千家。打造科技成果运营服务体系,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需求,促进成果转化;建立创新创业培训体系,开展创业培训、问题诊断、经验交流、资源分享,加速企业发展;聚集创业服务、技术转移、金融投资、人力资源服务等多种双创要素及产业链周边服务体系,形成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创新创业生态。
园区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情况
园区已引进刘永坦、马军、孙逢春、方滨兴、蔡鹤皋、孙立宁6位院士和冯吉才、黄玉东2位杰青的科研团队,已培育引进国家级人才4人,省部级人才24人;目前园区企业人员700余人,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128人,拥有中高级职称人员110人,已吸引哈工大64位校友“回流”创新创业园创业,吸纳应届毕业生82人入职(含哈工大毕业生24人);将教师创业与新工科相结合,搭建“Π”型人才培养环境,每年有500余名哈工大学生在园区实训。哈工大特色双创生态驱动下的区域人才高地已逐步形成。